昆山摄影论坛

标题: 摄影----我来时的路(借贵宝地盖个小楼,慢慢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07
标题: 摄影----我来时的路(借贵宝地盖个小楼,慢慢更新)
今天不知怎的,感觉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文字比较多,冗长无味,没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直接看图片)。
一晃眼,学习摄影已有两个年头了,确实有些感触。记得11年初买了生平第一个单反,起初也没太多想法,只是希望能更逼真的记录生活,然而它渐渐的她开始改变我的生活轨迹。。。。。。。。。。。
起初的几个月,相机一直是束之高阁,买了一些书籍,从如何握持相机开始学起,从P/A/S/M/AUTO开始学起,渐渐的认识了快门、光圈、传感器、ISO(感光度)、焦距、视角、透视为何物。。。。。。
起初的一年大都在学习技术方面的东西,卖了很多书,每逢上夜班就看书,同事打趣说“你比考研还认真。。。。。。。”
先说说构图吧,构图是我第一个学习的部分,看了一些书,学习了很多模式化的构图方法,也从中获益良多,但回过头来归纳的话,其实要说构图得先从画框说起,画框是构成摄影的五大要素之一,很多人说摄影是减法、摄影象绘画都是从画框而来,画框决定了摄影是局限在一个有限空间里的,它不象人眼那样的一望无际,如何摆布画框里视觉元素,构图因运而生。当然构图是作者为了引领读者进入作者思绪的一种工具,尽管它有一些固定模式,但并非千篇一律。大家都说摄影是减法,简洁最重要,其实有时却忽略了作者的导游身份,一味的简洁会降低画面的深度,而且忽视了作者的引导作用。风光大师李元将构图分为六大块----平衡、各区比例、对比反差、强调、视觉引导、节奏,多次学习后确实有些体会。。。。。。。。。。
曝光我认为是唯一一个可以通过一小段文字来阐述的,所以这里就多写了一些,希望可以表述的清楚一些,曝光不像构图和用光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有所领会,而且如今曝光也显得不像胶片时代来得那么重要,毕竟一个入门级单反都带有非常精准的测光系统,再加上RAW格式前后2ev的余地,玩胶片的大师们也不会吝啬一个专业的测光表,曝光显得从容许多。不过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花了很长的时间,也背过阳光16法则及补充法则,后面附一张小表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过在数码时代,这个东西感觉用处不大。其实归根结底,曝光无所谓正确与否,它是作者传递思想一种手段,只要作者的想要表达东西通过某种方式的曝光传递给了读者,这就是正确的曝光,不能局限于出现0区、10区了,没有影调拉、没有细节拉,曝光就是失败的,当然一张中规中矩的风光照就另当别论了。归结的简单一些,举个例子有两个人,一个穿浅黄色衣服、一个穿深黄色衣服,如果这两人站在雪地里,分区平均测光,就会把浅黄色变成深黄色,深黄色变成深深深黄色,我们知道相机的测光模式是按照18%的标准灰作为基准的,本来是按世间常用物件的平均值12%来调定的,但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这个标准上调了一些改为18%,因为人类皮肤平均反光率大约为18%,埃,又扯远了,简单说,平均测光的话他是按照画面中占有最大面积的事物获得所谓的正确曝光(当然现在相机的测光系统已非常完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是很了解,且各家的测光方法都不相同),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就比如上面的例子,雪地占有最大面积,其反光率要98%,平均测光把98%反光率当做18%的来测,那18%的岂不是到3%,所以整个画面会比肉眼所见的情况要暗上许多。以前也是喜欢用平均测光,通过曝光补充来调节,现在我习惯用点测。跟大家探讨一个方法,就还是用上面的例子,雪地里的浅黄和深黄,如果用点测来测浅黄,如果不补偿,浅黄会变成正黄,深黄变成深深黄,如果补偿加2/3-1档浅黄就是浅黄,深黄就是深黄,这个可以用分区曝光来解释,浅黄通常位于6-7区,深黄位于3-4区,白雪位于8-9区,只要其中一种到该到的区域,其他就会各归各位、以此类推,点测如果不补偿就是5区,加补偿就往678去,减补偿就往432区,只要认准某个事物应该位于哪个区,把他放在你想让他去的那个区,其他就会自动进入他该去的地方,按这个来就一定不会失误,当然专业人士可能会随身携带块灰板。不过现在的理论是向右曝光---使用RAW格式拍摄的时候尽量过曝一些,只要高光不溢出就OK,这样可以采集更多的像素点,为后期提供更大的余地,有时也会这么做。但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用JEPG来拍摄,我觉得只要曝光、白平衡准确的话,其实JEPGRAW都一样,为什么要多个中间转换步骤,冗长又麻烦,还大量的占用存储卡的空间。听说D800raw格式一张照片居然要80Ma99却只有24M,阿花们说算法更有优势,但是使用过程中发现,稍微拉一下曲线、色阶,片子就很容易出现色彩断层,所以后期总感觉捉襟见肘,不知道感动牌、耐克牌的用户是否有这种困扰,啊,题外话又扯远了。当然如果拍摄风光,为了获得更大的宽容度,我会选择使用RAW格式,其实个人有个人的习惯,这里只是探讨探讨。。。。。。。。
光是摄影的精髓,PHOTOGRAPH直译就是指光绘,摄影的本质是说用光来绘画,没有光,没有摄影。看过两本书,从光源、光线的传播、光质、光量、光的方向、光的色彩、光的温度、光的软硬开始学起。懂得了同等的光量的话,光源越大,光线越软、越柔和,懂得了光线是按直线传播的(这个其实初中就懂了),懂得了钨丝灯、白枳灯、太阳光的色温,懂得了顺、侧、逆、顶、脚光的含义,懂得了不同方向的光线用来刻画同一事物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懂得了如何运用不同方向的光线来塑造刻画主体,懂得如何运用光线来营造气氛,懂得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互补色、什么是邻近色、什么是对比色,懂得了什么是三角光(论布朗光)、蝴蝶光、眼神光,学习了一些人像的常用布光方法,学习了不同布光方法的所带有的含义,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表达需要什么样的布光,主次光源怎样搭配,怎样调度光线,补光的方法。。。。。。。。
后期处理也看过一些书,尝试了一些,正在慢慢学习中。后期我感觉其实应该放在最末,这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但也不能忽视,有些东西前期再努力也难以企及,后期却能轻松达到,不过我总坚持前期8分,后期2分。。。。。。。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09
去年10月份出掉a580到今年1月份上了a99,中间近四个月没有拍照,更多的时间是思考一些东西,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读了李元的几本书,其实几本书是很早就买了,以前也读过,没太大理解,觉得插画也很普通,感觉初学水平也能拍出来,(如果不是网购,可以现看到内容的话,我是绝对不会买的)就一直扔在那里,没当回事。最近翻出来,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渐渐领悟,使我对摄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困扰,感觉前面学的东西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书中反复提及萨考斯基的一句话“大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无可比拟的艺术家,如何预期、阐述最好的东西,有赖于影者敏锐而又随和的智能”,是啊,摄影是一种瞬间艺术,每一个瞬间都不能重复,哪怕是用在静物摄影上,这就象哲学上讲的没有人能两次踏近同一条河。摄影的构思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实物基础上的,这也是摄影与绘画在创作本源上最大区别,绘画在动笔前作者都先会构思、摆布,动笔时就是把原先的构思、摆布付诸、实现在画布之上。而摄影则是建立在实物之上的,影者进入拍摄环境后,根据现场情况及景物排布来取景、构图、曝光成像,这更显得更有随意性、瞬间性(当然人像、商业摄影除外),所以李元大师说,摄影应该是一个全天候、全时段的事情,重要的不是你想拍什么,而是领会到老天想让你拍什么,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了敏锐与随和,有好多摄影人会选择等待,等待好的光线、等待好的季节、等待好的云彩,其实这些选择等待的影者在拍摄前已经有了构思,已经想好了要拍摄怎样的画面,这往往是不可取的,而且大自然有时也不会给你面子。这是摄影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质。书中还想表达的另一个意图是“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跟文字语言一样,是作者用来传递、表达思想的工具”(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作家、诗人通过文字书写他们的认知、情怀,摄影师也应该如此。倘若某人的文字缺乏思想,言之无物,无论词藻多么华丽、结构如何工整,总显得苍白乏力,摄影亦是如此,如果表达无为,画面再华丽也是徒然。再看李元镜头下的风光,虽然朴实无华,却是意境悠远,经得起反复推敲品味,就像编者导言所说的,这些画面决不会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但却充满了内在的号召力,耐人品评。书中花了很大篇幅交代了作品的产生过程,并非是如何拍摄、什么参数,而是创作中的构思,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让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想用这张照片传递些什么。并将摄影与唐诗宋词大作对比,古人通过诗词描绘景物折射人生、抒发情感,摄影存在的意义也正是如此。在西方社会风光摄影的地位总是低于人文作品,而在中国风光摄影却散发着勃勃生机,这与两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西方文化崇尚上帝,上帝造人,人就是社会的主宰,以人为本,人文作品更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在东方自古以来的思想,更多的总是描绘天人合一,人景交汇,更多的着眼于人与自然的交汇,通过风、火、雨、电、天、地、山、泽的交集来影射人生,再加上元、明、清代水墨山水的长远影响,国人对风光总是携带着更多的情愫。再看作者好多的作品,配以一些诗词来理解,能有更好的体会,其实摄影艺术与文字艺术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举个例子,书中引用最多的,是杜甫的那首《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孤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前半部分作者由近及远,由细微及广阔,描绘了作者见闻,这种手法就好比摄影的构图中的平衡、引导、对比反差。。。。。。(细品一下,“细草微风岸”这个看似微小平淡小景,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好比广角镜头里的前景,此举交代了作者的站立位置,也是支撑起整个画面的原点,也是平衡点,如果没有这个原点,画面就会失去支撑而散架,就拿摄影来说如果前景全水,就很难得到平衡,哪怕是对称式样的构图,观赏者会因为没有立足点而难以进入画面,如果根据比例带入一些河岸,那整个画面的纵深感会加强很多,观赏者也可以有立足点,来进一步的观赏中、远景。就象这首诗,前、中、远景都一一交代,缺一不可,短短四句却涵盖了应用了好几个构图的技巧,比如引导、反差、节奏等基本构图要素,但强调似乎没能在这四句中得到体现,四处的景物在画面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好比风光摄影中的经常用到的全景深,没有刻意的用手段来强调<摄影可以用焦点来强调,可以用光线来强调,可以用动来强调静,可以用复色来强调原色。。。。。。。。>,而是运用所有景物勾勒出的整个画面来营造意念中的强调,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组和、描绘,渲染、强调出了一种孤寂、飘零的气氛<尽管词句中没有直接点出,但作者通过细草----平野、孤舟----大江的对比,营造了浩瀚中的渺小的微妙氛围>,为之后的情感抒发了做好了完美的铺垫,当作者写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际,就显得如此的恰如气氛、流畅、飘逸,整首诗作有景、有情,借景抒情,几乎把文字的组合排列用到了极致,替换任何一字都不行。摄影也应该是这样的。当你在特定的时间,利于镜头截取大自然中的某个画面,运用拍摄角度及镜头的透视原理,来安排、摆布画面中景物的位置,从而完成你按下快门的冲动的阐述,这就是摄影。倘若整个画面仅停留在景物的描写,没能做到情感的释放,那么作品的深度将大大折扣,那也不能称之为摄影,只能作为记录,当然如果连如何构图、曝光、运用光线都没能掌握的话,还能谈什么思想,由此,思想是整个照片的灵魂,而技巧是使灵魂实体化的手段,“刮弧”中的是小弟的一些理解,看官们看过拉到,别多做停留)。归根究底,思想表达与传递高于一切,所有手段都是辅助用来传递情绪的,没有思绪,手段再高明也是白搭,有了思想,没能利于合理的手段来展现也是无用,两者相承,显然思想为于更高境界。手段是固定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熟练掌握,尽管悟性有高低、时间有长短,假以时日总能灵活应用,但是思想这个东西实在深邃、遥不可及,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经历的丰富,这东西会丰满一些,但要进入艺术的范畴又有几人能企及。有些东西不是靠执着、努力能够到达的。
也许是对摄影倾注了太多热情,现在更显得彷徨无措。
自从上了a99之后,总是不能沉下心来拍些照片,也许上面的问题没想清楚之前,永远都没办法沉下心来像以前那样单纯的拍照,尽管技艺粗陋,但拍上几张过得去的照片总能让我快乐好一阵,而现在这样的快乐越来越少了,总觉的还可以更好,为什么没能表述出拍照时的那份心绪,站在一株树下、一枝花前,反复的调整位置、变换角度,总觉的不够,做不到完美,久而久之,如今摄影对我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枯燥阶段,已经没有以前那些燃烧不完的热情了。我感觉是不是进入瓶颈期了,也许几个月、几年之后可以突破瓶颈,焕发新生,也许几个月、几年之后,卖掉了所有装备,发誓这辈子不会再沾这些东西,谁又会知道呢。。。。。。。。。。。
乱七八糟的讲了一大堆,开始上图吧,(其实图跟文字不搭嘎),蜂鸟上也发过。好多朋友说“大家都是跳过文字看照片的,没人会关心你的心路历程”。其实确实如此,但我觉得总会有人看的,于是就写了。
其实一直最喜欢风光摄影,学习的最多的也是风光,但由于工作原因,实在是没时间出去看看,工作8年多了,最长假期没有超过4天。。。。。。,哎又扯远了,再扯要扯到中国的体制问题了。
几张去年霞浦拍的照片,都是阴雨天气,没有好光影(但还是很喜欢这一组)。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0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1
本帖最后由 谭悦 于 2013-4-9 12:14 编辑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1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2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5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6
本帖最后由 谭悦 于 2013-4-9 12:17 编辑

杨家溪的古榕树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19
锦溪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22
最近喜欢上街拍一些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22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23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25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9 12:26

作者: 之之    时间: 2013-4-9 12:43
喜欢8楼的片
作者: 布丁    时间: 2013-4-9 15:59
同意楼上,期待更多片子
作者: 老F    时间: 2013-4-9 16:53
谭医生谈了很多亲身经验、切身体会,值得借鉴和学习。所拍的照片也像画一样,十分出色。
作者: 黑风夜    时间: 2013-4-9 17:46
强帖占位,期待继续。。。。

作者: KS小立循    时间: 2013-4-9 19:33
强帖留名
作者: 礼匪    时间: 2013-4-9 20:24
拍到一定的时候,过得去的照片已经不能让自己快乐了,再进一步的照片已经很难了,所以我想,还是让相机回归本位,做记录吧。让人家叫好的照片其实若干年后也不过是一张自己拍的明信片,一无是处的照片,说不定就是一张有意义的照片。
作者: 石台盘人    时间: 2013-4-9 21:24
强帖留位,板凳也可
清朝戏曲家李渔有言: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
一缕阳光,一束杂草,一些肌理,在谭医生的影摄语言中构成了一副美妙的画面!
期待更多佳作。
作者: 虎言鸾语    时间: 2013-4-9 21:45
强帖留名
作者: 会长    时间: 2013-4-9 22:04

喜欢8楼的黑白
作者: 石头    时间: 2013-4-10 10:16
学习!
作者: 立方体(阿亮)    时间: 2013-4-10 10:35
礼匪 发表于 2013-4-9 20:24
拍到一定的时候,过得去的照片已经不能让自己快乐了,再进一步的照片已经很难了,所以我想,还是让相机回归 ...

强烈同意   
作者: 立方体(阿亮)    时间: 2013-4-10 10:35
欣赏谭老师的片子,坐下慢慢看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36
之之 发表于 2013-4-9 12:43
喜欢8楼的片

感谢前辈做客、支持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37
布丁 发表于 2013-4-9 15:59
同意楼上,期待更多片子

感谢前辈支持,慢慢添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38
老F 发表于 2013-4-9 16:53
谭医生谈了很多亲身经验、切身体会,值得借鉴和学习。所拍的照片也像画一样,十分出色。

感谢前辈支持,一时兴起,胡言乱语,还得向前辈认真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39
黑风夜 发表于 2013-4-9 17:46
强帖占位,期待继续。。。。

感谢前辈支持,慢慢添加,得向您多多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0
KS小立循 发表于 2013-4-9 19:33
强帖留名

感谢支持,添砖加瓦
作者: 流逝的清风    时间: 2013-4-10 11:40
先求解一问题,那三张骑电瓶车的片子,是否有做后期的模糊效果?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2
礼匪 发表于 2013-4-9 20:24
拍到一定的时候,过得去的照片已经不能让自己快乐了,再进一步的照片已经很难了,所以我想,还是让相机回归 ...

非兄说的很是,我也一直在想,感觉快玩不下去了,向您学习那份洒脱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2
石台盘人 发表于 2013-4-9 21:24
强帖留位,板凳也可
清朝戏曲家李渔有言: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
一缕阳光,一束杂草, ...

感谢前辈支持,向您续续,慢慢添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3
虎言鸾语 发表于 2013-4-9 21:45
强帖留名

感谢前辈支持,一直在向您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3
会长 发表于 2013-4-9 22:04
喜欢8楼的黑白

谢谢会长支持,喜欢您照片的味道,向您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4
石头 发表于 2013-4-10 10:16
学习!

向石头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1:44
立方体(阿亮) 发表于 2013-4-10 10:35
欣赏谭老师的片子,坐下慢慢看

亮师又来调侃我
作者: 立方体(阿亮)    时间: 2013-4-10 11:55
谭悦 发表于 2013-4-10 11:44
亮师又来调侃我

真心学习 绝无调侃之意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2:02
流逝的清风 发表于 2013-4-10 11:40
先求解一问题,那三张骑电瓶车的片子,是否有做后期的模糊效果?

是追焦拍+连拍的,快门 1/25 S,不追的话电瓶车就糊了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8:28
昨天下午亭林院的郁金香,刚刚整理了一下,刚出炉两片,还有一些慢慢送上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8:29
有事出去下,明天再传吧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18:30

作者: 流逝的清风    时间: 2013-4-10 21:12
谭悦 发表于 2013-4-10 12:02
是追焦拍+连拍的,快门 1/25 S,不追的话电瓶车就糊了

想请教如何追焦?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21:29
流逝的清风 发表于 2013-4-10 21:12
想请教如何追焦?

顺着被拍摄的移动物速度同步且水平移动,然后连续拍摄,快门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根据移动物体的速度以及移动角度决定快门速度,就可以拍摄出主体部分清楚,背景模糊且呈现流动感,多试几次就可以有感觉了,因为快门不能太快,一般可以在傍晚的时候试试,快门控制在1/20----1/60,成功率较高。

作者: 流逝的清风    时间: 2013-4-10 21:50
谭悦 发表于 2013-4-10 21:29
顺着被拍摄的移动物速度同步且水平移动,然后连续拍摄,快门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根据移动物体的速度以及 ...

我晕,这门技术强悍了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22:03
流逝的清风 发表于 2013-4-10 21:50
我晕,这门技术强悍了

其实还好啦,连拍一路扫过去,总能拍到几张清楚的,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22:06
本帖最后由 谭悦 于 2013-4-10 22:12 编辑

从来没有学习过拍摄花卉,而花卉又是拍的最多的,全凭一股热情,瞎折腾。
郁金香色彩浓郁,很少有人会整黑白的,我来试试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0 22:11
好,今天不整了,明天再整

作者: Neo    时间: 2013-4-11 11:50
看帖我很少看文字,今天花了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品味了楼主的心路历程,受益匪浅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3-4-11 12:28
文字与图片太喜欢了!
学习,支持!
作者: 匠人    时间: 2013-4-11 16:22
强帖留名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1 21:29
Neo 发表于 2013-4-11 11:50
看帖我很少看文字,今天花了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品味了楼主的心路历程,受益匪浅

感谢做客、支持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1 21:29
橙橙 发表于 2013-4-11 12:28
文字与图片太喜欢了!
学习,支持!

感谢做客、添砖加瓦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1 21:29
匠人 发表于 2013-4-11 16:22
强帖留名

感谢前辈支持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1 21:31
剩下的几朵发了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1 21:32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1 21:33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4 20:16
橙橙 发表于 2013-4-11 12:28
文字与图片太喜欢了!
学习,支持!

感谢橙版做客光临,学习哪里敢当。。
有时一直在寻找题材,其实题材就在身边,却从未留意。。。。。。。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4 20:17
。。。。。。。。。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28
还是郁金香,先整几张黑白的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29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0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0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1
色彩的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2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3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3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4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5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6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6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8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9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39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5 22:40


作者: 黑风夜    时间: 2013-4-16 09:14
再来你家大楼坐坐。
来得是时候,新片多多,41楼是神品
作者: 随心所意    时间: 2013-4-17 10:07
文如其画.回味无穷
作者: 立方体(阿亮)    时间: 2013-4-17 17:41
功力了得,,搬板凳慢慢看
作者: howy    时间: 2013-4-17 20:40
认真看完了文字,受教了!谢谢分享!
头几张图片很有国画的韵味,喜欢!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1:45
黑风夜 发表于 2013-4-16 09:14
再来你家大楼坐坐。
来得是时候,新片多多,41楼是神品

感谢再次光临,向您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1:45
随心所意 发表于 2013-4-17 10:07
文如其画.回味无穷

感谢支持。。。。。。。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1:46
立方体(阿亮) 发表于 2013-4-17 17:41
功力了得,,搬板凳慢慢看

感谢亮师再次光临,向您学习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1:47
howy 发表于 2013-4-17 20:40
认真看完了文字,受教了!谢谢分享!
头几张图片很有国画的韵味,喜欢!

谢谢光临,受教不敢,能让您喜欢,我很高兴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1:54
前天森林公园拍了一组人像。
人像拍的极少,实在不会拍,魔豆是同事,也是第一次被拍,二人都显局促,拍了60多张,瞎选几张,供大家拍砖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1:57
比较喜欢逆光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2:00
本帖最后由 谭悦 于 2013-4-19 22:03 编辑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2:06
高光有些溢出了,不过我喜欢这种沐浴在阳光之下。。。。。。。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2:08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2:10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19 22:12

作者: 随心所意    时间: 2013-4-20 10:24
高手就是不一样
作者: 匠人    时间: 2013-4-20 20:21
几张郁金香精品美女同事不错,啥时介绍出来拍拍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20 22:53
随心所意 发表于 2013-4-20 10:24
高手就是不一样

感谢帮助盖楼,论坛里高手很多,我哪能称的上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20 22:56
匠人 发表于 2013-4-20 20:21
几张郁金香精品美女同事不错,啥时介绍出来拍拍

感谢匠师再次光临,这美女很难约啊,我来试试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3-4-20 22:58
谭悦 发表于 2013-4-19 22:12

这个美女是??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3-4-20 22:59
谭悦 发表于 2013-4-15 22:33

太好看了吧!
哪边的郁金香?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20 23:02
橙橙 发表于 2013-4-20 22:58
这个美女是??

单位的美女同事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20 23:02
橙橙 发表于 2013-4-20 22:58
这个美女是??

单位的美女同事
作者: 谭悦    时间: 2013-4-20 23:06
橙橙 发表于 2013-4-20 22:59
太好看了吧!
哪边的郁金香?

都是亭林园的,但估计现在都谢得差不多了




欢迎光临 昆山摄影论坛 (http://bbs.kspho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1